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58章 游戏

乾清宫。

汤昊正和朱厚照二人密议。

“朱当沍是怎么回事?”

朱厚照陡然话锋一转,略显不快地看向汤昊。

“野人,藩王宗室不得掌兵,这是太宗文皇帝朱棣下的死命令!”

“而且说实在的,朕也不能开这个先河,给后世子孙留下隐患!”

这句话,其实朱厚照说得比较委婉。

说得直白一点,老朱家现在分为皇室天家和宗室藩王两大派系。

先前的皇室天家,毫无疑问是懿文太子朱标那一脉,包括朱标和建文皇帝朱允炆。

但是因为朱允炆略显可笑的削藩政策,硬生生将自己大好江山给削没了,所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,杀入南京即位称帝,皇室天家也变成了燕藩这一脉,而原本朱标的嫡长一脉也沦为了宗室。

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夺的天下,所以当然懂得藩王对皇权的威胁,深知削藩势在必行,不过相比于朱允炆那些可笑的削藩政策,永乐大帝的手段就显得高明多了。

他并不急于削藩,甚至即位初期为了得到藩王宗室的认同和支持,朱棣登基后对藩王十分优待。

除了已经自焚而死的湘王朱柏,被建文帝削夺爵位的藩王全都被朱棣恢复爵位,而且朱橚的食禄增加了五千石,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,自然在藩王宗室中为朱棣摇旗呐喊。

一时间,藩王宗室除了个别人外,全都会朱棣心悦诚服,纷纷支持他这位新天子。

但是,永乐皇帝朱棣不同于他的父亲朱元璋,他不需要依靠藩王守卫边塞,因为他本身就是马上皇帝,麾下还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靖难名将,而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为王,代替武将统兵,朱棣则吸取建文帝的教训,仍用武将统兵,镇守边塞,为了加强对武将的控制,朱棣派亲信宦官去当监军。

因此,朱棣削藩是迟早的事,势在必行。

先是齐王朱榑恢复爵位后益加骄纵,召养刺客和江湖方术之士,以护卫兵守青州城,筑墙以禁止出入,朱棣抓住机会直接将这出头鸟给废为庶民,朱榑与三个儿子“皆暴卒”,幼子朱贤爀被安置在庐州,齐藩一脉自此削平。

紧接着谷王朱橞开始招收亡命之徒,建造战船,打造兵器,结果却被他同母兄弟蜀王朱椿告发,后朱棣下旨削夺谷王朱橞的爵位便为庶民,并且将其禁锢,与家人一同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,谷国被撤除,至此谷藩一脉废除!

当然,手段高明的永乐大帝削藩,并没有直接一刀切,而是根据藩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区别对待,不听朝廷管束、威胁到皇权的则坚决削去爵位,对没有危及皇权的藩王,则放宽容忍度,进行优待,同时敲打辽王朱植、代王朱桂、岷王朱楩等藩王,削夺其护卫,削弱其实力,将其封地迁徙到内地!

经过这一系列一连串的削藩政策,建文皇帝一辈子奋斗的梦想,终于被永乐大帝实现了,藩王宗室全部都被削平,手中兵权尽数还交朝廷,再加上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训,这些藩王宗室自此彻底沦为了混吃等死的猪猡废物,只能吃喝玩乐再无其他可言。

在汤昊看来,朱棣的削藩政策,比之建文皇帝看起来稍显“和平”,但是归根结底就是温水煮青蛙,软刀子杀人,而且还给大明王朝埋下了巨大隐患。

他之所以让朱当沍进入朱厚照的眼帘,就是为了推动这大明王朝的宗藩制度改革,所以此刻自然不会犹豫,思索片刻之后,问出了一个问题。

“陛下,太宗文皇帝削藩的政策是什么?”

“和平削藩,供养宗室!”

朱厚照脱口而出,这是皇室天家都要学习的知识,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世子孙治理国家的经验,所以朱厚照可以立刻回答出来。

汤昊听后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。

“那其实就跟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差不多,用朝廷财政供养这些宗室成员到老,让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荣华富贵,保证他们的世代富贵,只需要交出兵权就行了,安安心心地混吃等死,对吧?”

朱厚照皱着眉头点了点头。

“但站在太宗文皇帝的立场去看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削藩势在必行!”

“毕竟大明分封诸王的分封制度,这是太祖高皇帝亲自定下来的,太宗文皇帝自然不可能去更改,他要顾及自己的名声,那么既然分封诸王已成定局,剩下的就只有在诸藩权力上面做文章了。”

“明初诸王的权势不可谓不大,尤其是以宁王朱权为首的九大塞王,那朱权就藩于大宁,这大宁地处喜峰口外,属古会州之地,东连辽左,西接宣府,为一大军事重镇。”

朱厚照冷笑道。

“朱权这位宁王爷带有甲兵八万,战车六千,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,他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,以善于谋略著称,如果说诸藩里面,太宗文皇帝最忌惮之人,莫过于这位十七弟了!”

“所以,太宗文皇帝在取得天下之后,根本就不可能再让这些实权藩王回到自己的封地,削藩也就势在必行!”

不得不承认,朱厚照毕竟是老朱家的种,这骨子里面的刻薄寡恩始终逃脱不了。

汤昊点了点头,他同样认可朱厚照的观点。

“和平削藩,供养宗室,太宗文皇帝使用的这削藩政策,就在于“和平”二字,对吧?”

“不同于建文皇帝直接武力削藩,强行给诸王扣上莫须有的罪名,然后削爵的削爵,囚禁的囚禁,生生逼得诸王与皇室天家离心离德,太宗文皇帝的办法,那就是“供养宗室”,将宗室俸禄划归到国家财政里面,用国家财政来供养这些宗室藩王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人,从而确保宗室藩王的利益。”

“而藩王需要付出的代价,就是老老实实地交出兵权,用手中兵权换取日后的富贵,从今以后安心做个富家翁,锦衣玉食,荣华富贵,对吧?”

朱厚照下意识地看向汤昊,眉头一皱满脸茫然。

“就是如此。”

“难不成太宗文皇帝这计策还有什么问题吗?”

“事实证明,他老人家真就做到了,和平削废诸王,彻底剪除了这一大隐患!”

事实就是如此,诸王自永乐以后彻底失去权势,再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室天家的地位,这就是事实!

朱厚照不明白,这计策有什么问题?

汤昊觉得这些事情,不只是朱厚照一人明白就可以了,更需要动用朝廷之力去改变这一现状。

所以他请求朱厚照召集大小九卿等朝堂重臣,一起来玩个游戏。

要是换做其他人,朱厚照早就一巴掌抽过去了。

你他娘地吃饱了没事干吗?

大小九卿人家都是各部寺监的主印官,事务繁忙众多,哪里有时间陪你玩游戏?

偏偏提出此事的人,正是野人汤昊。

而且朱厚照也喜欢他这种新鲜稀奇的方式,所以立刻就准许了。

没办法,自己的野人,还是得自己宠着。

很快内阁首辅杨廷和、吏部尚书王鏊、户部尚书焦芳、礼部尚书张昇、刑部尚书王鉴之、工部尚书李善、大理寺卿耿瑛、都察院总宪张敷华、通政使丛兰等朝堂重臣,浩浩荡荡地走进了乾清宫大殿。

这些人里面,多出了两个新面孔。

其一是刑部尚书闵珪被罢官去职,甚至革除了功名,只能黯然离京归乡,后半辈子注定凄凉。

但这都是他该得的,当他选择极力维护那孔家人的时候,这个所谓的忠正贤良早就对不起他身上这身皮了,朱厚照对于这些人也从来都不会惯着。

说得难听一些,闵珪就是一个“贰臣”,表面上是大明王朝的朝廷命官,整日里高喊着什么宗法礼制家国大义,暗地里却是无脑偏向维护那孔家人,好像孔家人才是他的主子一样,所以朱厚照对待闵珪异常残忍,直接革除了其功名!

没有了功名在身,闵珪等同于是被废掉了官身,这辈子都不可能再重新起复入朝为官,而且没有这功名特权,他们老闵家也就失去了兼并田地的最大法宝,必须老老实实地缴纳赋税承担徭役!

这也是为何说,功名就是这些士绅缙绅的命根子,一旦失去了功名特权,他们还不如那些耕田种地的农户,因为他们不会!

新任刑部尚书叫做王鉴之,这是杨廷和主持廷推的结果。

王鉴之是会稽山阴人,乃是琅琊王氏的分支,其人六岁而孤,读书日记千言,不待讲说而知其大意。十三岁,作经义,出语惊人,家甚贫困,丁内艰,日益落魄,伯兄王镔之想让他帮助自己做事来维持生计,被王鉴之所拒绝,王鉴之选择努力读书,手不离书。

成化七年中举但会试落第,成化十四年中进士名次不高,外放为元氏县令,后诏任监察御史,按治贵州,布政有方天下闻名,离任时老弱扶携迎送数十里不绝,堪称一大奇景。

弘治年间,王鉴之仕途顺畅,先擢大理寺右寺丞,历任大理寺少卿,佥都御史、经略紫荆关诸边关,副都御史、巡抚郧阳、湖广。

正德元年,凭借优秀的政绩,王鉴之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,历任刑部右侍郎、刑部左侍郎。

先做南京朝堂班子的六部侍郎,再晋升为北京朝堂班子对应职务,这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大政治现象。

然后若是可以更进一步,即能从侍郎晋升为尚书,正式进入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,王鉴之就是这样的幸运儿。

除了王鉴之外,还有一个生面孔,通政使丛兰。

这位新任通政使,相比于政绩卓著的王鉴之,就有些略显平庸了。

主要原因,还是丛兰太过年轻了,他是弘治三年的进士,初授户科给事中,进兵科右给事,迁通政司参议、左通政,在任期间也没有什么卓著政绩可言,结果偏偏被廷推为了通政使!

通政使司的职权范围十分详细,它负责接受内外的章疏,并进行敷奏封驳。通政使司的主要职责有出纳帝命和通达下情,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为了确保下情能准确地传达给皇帝,特设了“奏事使”红牌,有重大事情,可以直接持此牌进入内府。通政使司的职责还包括:处理四方陈情进言、申诉冤枉、民间疾苦善恶等事,并且将所有告不公不法等事,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。

此外,通政使司每天早上还会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递所奏事,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皇帝。

正因为如此,通政使司被列为诸司之首,位列大理寺之前,显示了太祖朱元璋对它的重视和期望。

通政使司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作为朝廷的喉舌,臣民的章奏都经由它传递给皇帝;二是参与廷推。

所以,其最高长官位列大九卿,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直接入宫面见皇帝陛下的男人之一。

然而由于权力分割和侵夺所导致的,所以通政司的地位逐渐下滑,比如皇帝不再亲政,无法直接向皇帝汇报事务;内阁的地位上升,通政司的权力被削弱;六科也侵犯了通政司的职权;此外,宦官的得宠,文书房的权力扩张,也对通政司构成了威胁等等。

以致于到了大明中后期,这个正三品的通政使司,其地位还不如正七品的六科给事中,通政使这个所谓的大九卿也沦为了吉祥物。

恐怕这也是为何,丛兰可以晋升为通政使的真正原因。

汤昊扫了一眼杨廷和,又瞟了瞟这丛兰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。

不过他也没有多想,毕竟丛兰在大明王朝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军国重臣!

一般官员朝臣,还真得不到“军国重臣”这般超高评价,既然杨廷和有意推这丛兰上位,这对大明而言也是一件好事。

人都到齐了,朱厚照也变得兴奋了起来,他这孩子心性一直都在,只是随着年龄增长略有收敛罢了。

现在野人主动提出玩游戏,朱厚照也是立刻来了兴致。

“诸位爱卿,今日咱们一起来玩个游戏。”

听到这话,杨廷和、王鏊等人本能地眉头一皱,面面相觑。

玩游戏?

玩尼玛嗯,要杀头。

大家没事儿干吗,忙得都快晕头转向了,还在这儿陪你玩游戏?

这皇帝陛下是怎么回事?

英明了一段时间,又要旧态萌发了是吧?

但是来都来了,朱厚照也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,立刻就指挥着张永带人按照汤昊的游戏规则,在地上划好了棋盘,然后指挥着这些朝堂重臣乖乖站进那些小格子里面。

杨廷和当仁不让地站在了第一个位置上面,他的任务就是数米,数出二的方数。

方数就是平方,那个小老二,。

二十的方数是多少?

杨廷和还是有些数算基础的,所以立刻就得到了答案,是四。

然后王鏊站在杨廷和后面的第二个格子里面,四的方数是十六。

接下来一位位朝堂重臣很快都完成了任务,但是轮到户部尚书焦芳的时候他却是有些傻眼。

二百五十六的方数是多少啊?

就算焦芳自问学过一段时间的数算,也不会他娘地这么庞大的数据计算啊!

再者说了,因为这数算对科考根本就没用,谁会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在这无用的知识上面下苦功夫啊,所以一时间焦芳就愣住了。

好在汤昊早就在一旁开始了计算,不会就慢慢乘嘛!

“焦尚书的方数是六五五三六!”

听到这话,焦芳非但没有欣喜,反而是脸都绿了。

六五五三六?

老夫数你娘啊!

这他娘地真是吃饱了没事干,在这儿数大米啊?

焦芳怒了,立刻就向皇帝陛下开口道:“陛下,户部事务繁忙,臣这”

他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,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啊!

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在这儿数大米,还要他数六五五三六颗大米,天知道得数到什么时候去!

后面这些大小九卿也开始抱怨了起来,焦芳都得数六万多大米,他们这些站在后面格子里的,那还不得数几十上百万的大米啊?

这可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啊!

然而焦芳话还没有说完,他就发现皇帝陛下的脸色阴沉如水,甚至隐隐可见铁青之色。

所以,老实人焦芳不敢吭声了。

其他朝堂重臣也察觉到了异样之处,齐齐闭上了嘴巴。

朱厚照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大米,最后强忍着心中的惊惧不安,扭头就看向了杨廷和。

“杨师,你看懂了吗?”

看懂什么?

饶是杨廷和才智过人,此刻也是满脸茫然。

他稀里糊涂地被喊过来玩游戏,现在又突然被皇帝陛下点名,哪里能够反应过来?

不过既然皇帝陛下开口发问了,杨廷和也不敢怠慢,立刻思索着这棋盘摆米究竟有何深意。

其他朝堂重臣也反应了过来,皇帝陛下这似乎不是在无理取闹,而是涉及到了什么大事。

可不管他们怎么冥思苦想,还是难以反应过来。

毕竟措手不及之下,根本就不会有人往宗室藩王那块去想。

不过,有一人例外,那就是户部尚书焦芳!

焦芳其人擅长察言观色,并且脑子灵活,他本就因为户部事务而苦恼,尤其是今年的宗室俸禄可谓是占了朝廷支出的大头,现在一看这格子和大米,脑海中立刻闪过了一道亮光!

“宗室!”

此话一出,群臣变色!

本章完

热门小说推荐

点击榜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