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2章 迷阵

次日清晨,阳光如丝缕般洒在凌乱的床铺上,张人才、大胆、闷葫芦以及被软禁的于爽等人,在林西等人的严密监视下,踏上了前往太师墓的征程。

尽管路途艰险,但为了营救于爽,他们义无反顾。

半道上,林西和林清和他们分手,具体分手原因未讲,但押走了王教授作为人质。

顺便给张人才留下了太师墓的地图。

张人才详细地观看那地图,心中了然。

其实,他对太师墓的位置其实早有推测,八年前他们在部队驻地向东北方向进发时,曾遇到过一个三眼宝穴,我认为其第三个宝穴很可能就是太师墓的所在。

如今,我们从东南方向的建安城出发,需沿着东南山脉的西北走势前行,相较于上次,这次的路线更加曲折,山路更为险峻。

然而,时间紧迫,救人如救火,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。

“出发吧!”张人才挂帅领军,一行人浩浩荡荡踏上征途。

小黑和大傻凭借对山林的熟悉,勇担开路先锋;张人才和大胆坐镇中军,负责物资管理及行程规划;于爽一行人次之;闷葫芦殿后,确保整支队伍的安全无虞。

对于这样的山路,张人才早已习以为常,但大胆却怨言连连,总嚷嚷着要歇息。众人坚决反对,他无奈之下,只能强忍疲惫,一路上猛抽烟以转移注意力。山风将烟雾吹向我这边,熏得张人才眼睛刺痛,但大胆一根接一根,似乎完全沉浸在烟雾的世界里。

张人才忍无可忍一把夺过扔到地上,踩灭了。

大胆无奈道:“我的小祖宗,你别关注我,你应该去关注于爽去。”

张人才微微扬起嘴角,脸颊泛红:“去去去,一边去。”

“这次要是真帮助了于爽,你猜她会不会以身相许?”大胆接茬小声调侃道。

“可别侮辱人家的清白。”张人才强调。

“还没搭上线,就帮人家姑娘说话,兄弟,你不会真要和人家好上吧?”大胆继续打趣。

张人才并未否认,也未肯定,只是沉默以对。

此时,大胆想起了昨日林西所提的“阴老鬼”之事,便向闷葫芦发问:“你还有什么秘密,不妨告诉我们,毕竟我们已经是兄弟了。”

小黑和大傻附和道:“对啊,闷葫芦,别对我们藏着掖着,这样一起去,我们心里没底啊。”

闷葫芦微微点头,思考片刻后,只吐出几个字:“时候到了,自然会告诉你们。”

张人才明白他此刻不便详述,便打断大家:“我相信闷葫芦,现在我们是一个团队,不要有猜忌,也许这是林西他们故意制造的离间计。最重要的,我们要齐心协力。”

众人听张人才分析得有理有据,便不再追问,继续坚定地向前行进。

临近中午,他们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名为“万竹林”的地方。

此处名副其实,放眼望去,满目皆是密密麻麻的毛竹,那是东南独有的品种,每一棵都有十来米高,身上覆盖着一层灰黄色的嫩毛。林中还生长着其他各类植物,如苍劲挺拔的云杉直指蓝天,碗口粗的古藤悬空盘旋,但终究是以毛竹为主导。

正值春季,毛竹林下,无数春笋破土而出,生机勃勃。

小黑从背包中掏出一个蛇皮袋,招呼大傻一同去采笋。两人如摘瓜般轻松,一手拽下每个春笋的上半部分,不一会儿就收获了大半袋。

我小时候也曾见过长辈们挖笋,知道春笋的下半部分同样可食用,但看到小黑和大傻如此采法,不禁有些疑惑:“你们这样采,而不是挖,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啊?”

小黑笑着解释:“这里竹笋多得是,我们采了十几根,每根差不多两斤重,加起来也有二十来斤,足够我们晚餐了。而且,你可能不知道,现在已经接近春末,春笋下半部分已经开始硬化成竹,口感又老又硬,不适合食用。”

原来如此,乡亲们的智慧果然无穷。

他们在采笋的同时,我心中不禁纳闷,究竟是谁在此种植了如此众多的竹子?

小黑似乎看出我的困惑,身为本地土生土长的乡里人,他娓娓道来其中的原委。

原来,几百年前,这片竹林名为“大竹山”,地势虽不高,但风水极佳。元末明初时期,大竹山的主人是一位地主。有一年遭遇灾荒,这位地主欲拿出自家存粮救济灾民,却又不愿因此留下美名。于是,他提出一个条件:谁在他的山上栽一棵竹子,他就给谁一斗稻谷。于是,山上的林木就这样一棵棵种了起来,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:“随山之高下曲直,皆有木矣。逾数年,木长茂,望之蔚然成林,既之森然成列。”

又过了几年,这些树木已然成材。那位地主晚年常常告诫子孙,大竹山上的树木不可随意砍伐出售,只有在建造庙宇、学校、船只、桥梁,或是为老人建房,以及救助贫困无房、无棺木的乡亲时,方可动用。乡亲们对他的善举赞不绝口,便给这片林子改名为“万竹林”。

张人才再次感慨古人智慧的无穷,为了赈灾竟能想出“种竹换粮”的妙招,对那位地主的德行表示敬仰。

众人边谈论边继续前行,时间过得挺快。

大约一个小时后,小黑突然停下脚步:“不对劲啊,哥几个,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采笋的地方。”

“不会吧?怎么可能?”我们面面相觑,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。

“确实如此,你们看,这几棵笋是我采的,我记得很清楚。”小黑指着几株他采过的春笋,语气笃定。

大傻也放下手中的蛇皮袋,走到他之前采笋的几处地方查看:“没错,我们真的回到了原地。”

大胆眉头紧皱,惊愕地看着张人才:“我们不会又遇到鬼打墙了吧?”

他的话语让张人才回想起当兵时与巨蟒搏斗,不慎掉入坑洞,遭遇水晶棺“鬼打墙”的往事。张人才向大伙简述了那段经历,尤其是万箭齐发的惊险,听得他们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,唯有闷葫芦依旧面无表情。

面对大伙惊愕的神情,张人才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故作镇定地说:“别自己吓自己,事情往往就是被吓出来的。大白天的,哪来的鬼打墙?估计是遇到了什么障眼法。我们冷静下来,好好回想一下走过的路和路上的细节,一定能找到出路。”

他在脑海中反复回溯刚才的行进路径和沿途所有细节,试图通过蛛丝马迹找出我们的出路,然而却始终毫无头绪。

面对困局,众人一筹莫展。

张人才提议再次走一遍,让大伙仔细观察周围环境,寻找可能的线索。同时,张人才低声嘱咐大胆沿途在毛竹上刻下标记。

众人同意,他们重新踏上探索之路,这次走得格外仔细,希望能找到突破困境的线索。

然而,半小时后,我们再次回到了采笋之地,困局依旧。

遇到如此诡异的情形,张人才询问其他人,他们也未曾经历过。他所能倚仗的知识,除了在学校和部队学到的,就只剩下《发丘乾坤宝典》的内容。

此刻,他心中焦急,询问闷葫芦是否有破解之策,闷葫芦却无奈摇头,表示无能为力。

既然如此,也只能继续靠张人才摸索了。

他坚信道路纵然曲折,但前途终归光明。

于是,攀上一棵高大的毛竹,站在枝干上俯瞰四周。

他看着这片竹林由众多高低不一的毛竹构成,其间穿插着其他树木,内部交错着前人开辟的小径,它们或左拐,或右转,或直行,或弯曲,还有无数分叉口和隐蔽处,宛如一张四通八达的蜘蛛网。看似近在咫尺的分叉,一旦走错,便会前功尽弃,方寸之地,变化万千,让人难以捉摸。

这片规模宏大的竹林布局显然是前人精心设计,旨在造福后人。然而,为何会设置如此复杂的迷宫来迷惑后人,原因不得而知。但其布局并非随意,而是暗合某种章法,结合周边环境,张人才推测这是古人有意为之,历经数百年风雨,仍在坚守此地,防止外人轻易进入。

他想起了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所创的“八阵图”,那是一种由天、地、风、云、龙、虎、鸟、蛇八种阵势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阵图,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。在对抗东吴的战争中,诸葛亮曾用石头堆砌出八阵图,勇猛的陆逊不慎闯入,却无法脱身,几乎丧命于此,最终救了刘备的性命,才有了“白帝城托孤”的故事。仅仅依靠“八阵图”这样的军事迷宫,就能成就一番伟业,可见迷宫是古人智慧的结晶。

他越发敬佩古人的高超智慧,同时也愈发困惑。

他转头催促小黑再仔细回想,是否遗漏了关于“万竹林”的重要细节。小黑表示他所知的就这么多。

这时,大傻似乎想到了什么,欲言又止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点击榜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