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贾宝玉与蒋玉菡互赠汗巾子之后,就标志着明清联合,他们暂时把大顺作为共同的敌人,一起进攻大顺。
其中为明清牵线的关键人物,就是总监关宁监军太监高起潜,而在击败大顺之后,满清在修史书的时候,又隐藏了这个关键人物。
所以在《石头记》里,蒋玉菡情赠茜香罗,是与薛宝钗羞笼红麝串,对等作为此回的题目。
有了这个做基础,再来看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的隐喻,就容易很多了。
先看宝玉回去之后:
袭人见扇子上的坠儿没了,便问他:“往哪里去了?”
宝玉道:“马上丢了。”【庚辰侧批:随口谎言。】睡觉时只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,袭人便猜了八九分,因说道:“你有了好的系裤子,把我那条还我罢。”
这里写宝玉腰里的汗巾子,用的词是“血点似的,”其实就是在明说宝玉刚从战场上下来,身上系的汗巾子都是血点。
宝玉听说,方想起那条汗巾子原是袭人的,不该给人才是,心里后悔,口里说不出来,只得笑道:“我赔你一条罢。”
袭人听了,点头叹道:“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!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帐人去。也难为你,心里没个算计儿。”
袭人说的“又干这些事!”指的就是宝玉随意结交朋友,还爱送礼物显示自己是礼仪之邦。
并且袭人说不该送给那些混账人去,这就是说,在她眼里蒋玉菡是混账人,当然也包括北静王,其实这一点黛玉也说过,在宝玉送鹡鸰香念珠那次。
宝玉此处回来,就是写南明与刚入关的清军,紧跟着山海关大战之后,对大顺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,导致大顺接连丢失了河北,山东,山西,河南等地。
袭人说宝玉“心里也没个算计,”就是指南明在这些战役里没有做应有的策略计算,导致他们空有胜利,却没有得到实际成果,胜利果实都被满清摘去了。
再要说几句,又恐怄上他的酒来,少不得也睡了,一宿无话。
至次日天明,方才醒了,只见宝玉笑道:“夜里失了盗也不晓得,你瞧瞧裤子上。”
袭人低头一看,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呢,便知是宝玉夜间换了,忙一顿把解下来,说道:“我不希罕这行子,趁早儿拿了去!”
袭人隐射宦官集团,此处应该是指南京的镇守太监王振,福王身边的凤阳留守太监卢九德等人。
宝玉乘夜里换了北静王的汗巾子在袭人腰里,表示南明与清军联虏平寇是瞒着这些太监的,但是这几个大太监是反对的。
这一点在正史里也不见记载,说明南京的这几个大太监还是有些见识的。
也就是说在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之初,这几个太监出力不少,并且不喜欢另一个监军太监高起潜。
袭人又道:“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,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,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,唱戏献供,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。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。”
(注意这一段的细节,贵妃即元春,此回的主题红麝串,就包含在元春赏的端午节礼内。叫贾珍领头,带大家到“清虚观”打醮,重点在这个“清”字上。)
说着命小丫头子来,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,只见上等宫扇两柄,红麝香珠二串,凤尾罗二端,芙蓉簟一领。
宝玉见了,喜不自胜,问“别人的也都是这个?”
袭人道:“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,一个玛瑙枕。太太、老爷、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。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。【甲戌侧批:金姑玉郎是这样写法。】
林姑娘同二姑娘、三姑娘、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,别人都没了。
大奶奶、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,两匹罗,两个香袋,两个锭子药。”
宝玉听了,笑道:“这是怎么个原故?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,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!别是传错了罢?”
袭人道:“昨儿拿出来,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,怎么就错了!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,我去拿了来了。老太太说了,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。”
很多人就是依据这个情节,说元春支持金玉姻缘,希望宝玉与宝钗结婚,反对黛玉与宝玉的木石姻缘,但是我们看反面故事就知道,此时黛玉代表的崇祯朝廷已经灭亡了,所以压根就不存在元春反对木石姻缘一说。
我们结合前文,就知道这个情节,写的是明朝内部向满清示好,注意时间是在崇祯朝廷灭亡之后,清军刚入京城的这一段时间。
还要注意元春的身份,前面认为元春与宝玉一样代表明朝,但是看具体细节,她的隐射还可以更具体。
她在书中的身份是贵妃,也就是在京城里,是在皇帝身边的那些人。所以此时元春具体代表的,就是前崇祯皇帝身边的所有文武勋贵官员。
那么元妃送礼的细节就明了了,就是京城的勋贵与官员们,给满清送去各种礼物,并且表示愿意接受满清入主中原。
这里的打“平安醮”,就是北京方面要求天下臣子去为崇祯发丧,与贾珍双方议和,划定边界。
这里宝玉是一定要去的,于是准备派左懋第为使臣赴京议和,但是我们现在知道满清议和只是假意,当他们准备好了之后,很快就不承认这件事了。
我们看宝玉与薛宝钗的反应:
宝玉听黛玉提到“金玉姻缘,”便发誓说:“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,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,天诛地灭,万世不得人身!”
这里宝玉的话就是在表真心,他从来没有想过金玉良缘,他想的只有木石前盟,这一点在红楼梦曲《终身误》里,已经明确的表达过了。
原文写她: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,独他与宝玉一样,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。
但是向来不爱花儿粉儿的薛宝钗,这次却把红麝串带在了手上。这一段的含义,应该是薛宝钗内心其实并不喜欢宝玉,也不觉得自己与宝玉般配,但是对于皇权的向往,使她顾不得害羞,把象征金玉良缘的红麝串带上了。
薛宝钗代表满清,这就是说,多尔衮虽然进京了,在关外的满清八旗们并没有做好入主中原的心理准备,在得知要搬迁到京城的时候,他们还有些不太愿意。
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:“宝姐姐,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?”
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,见宝玉问他,少不得褪了下来。宝钗生的肌肤丰泽,容易褪不下来。
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,不觉动了羡慕之心,暗暗想道:“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,或者还得摸一摸,偏生长在他身上。”
正是恨没福得摸,忽然想起“金玉”一事来,再看看宝钗形容,只见脸若银盆,眼似水杏,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[甲戌侧批:太白所谓“清水出芙蓉”。]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,不觉就呆了。
宝钗得了“红麝香珠,”容易褪不下来,就是满清既然得到了朱明的江山,怎么可能轻易放弃。
这里薛宝钗的膀子,应该是代指满清的军力,此时宝玉看雪白的膀子,就是羡慕满清有如此的雄厚的兵力。
此处对宝钗的描写也是往满清属性暗示,脂批直接说是“清水出芙蓉。”
宝玉在羡慕的同时,心里不忘幻想,如果黛玉有这个膀子就好了,可惜长在薛宝钗身上。
在南明看到满清有如此雄厚的兵力之后,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所以此处宝玉就呆了。
作者以林黛玉出来讽刺此时的贾宝玉,原文写的是:
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,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。
宝钗道:“你又禁不得风吹,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?”
林黛玉笑道:“何曾不是在屋里的。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,出来瞧了瞧,原来是个呆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