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245章 荣国府的气数

贾府清虚观打醮求福,在神前拈了三出戏,这三出戏就暗合了荣国府的兴盛,衰落,到灭亡的过程。

还是先看原文:

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,在正面楼上归坐。凤姐等占了东楼。众丫头等在西楼,轮流伺候。贾珍一时来回:“神前拈了戏,头一本《白蛇记》。”

神前拈了戏,就是类似于抽签抓阄,拈到哪出戏全看神的意思,有种宿命的意味。

贾母问:“《白蛇记》是什么故事?”

贾珍道:“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。

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是个有名的典故,此处的《白蛇记》,并非大家所熟知的《白蛇传》。

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:

刘邦时任亭长,他奉命押送徭役前往骊山。

结果在押送的途中,很多人就死了或逃了。

按照秦朝的律法,囚犯少了,押送囚犯的人也是同样犯罪了。

既然如此,刘邦就想着还不如我们都跑了算了。

于是他就和这些囚徒们说,你们愿意走就都走吧,反正我也完不成任务了,咱们就此散了吧。

结果好多囚徒感谢刘邦的恩德,所以就开始追随刘邦,。

有一天,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巨大的白蛇挡路。

当时,刘邦喝醉了,拔剑而起,把那条白蛇斩成两段。

从此以后,就有了刘邦斩白蛇起事,建立了大汉王朝的故事。

作者是以这个故事,暗喻书中荣国府的起家,就是以汉朝的建立来比喻明朝的建立。

朱元璋也是和刘邦一样,从底层开始,因为违反了法律被迫加入起义军,建立了一个汉家王朝。

第二本是《满床笏》。”

贾母笑道:“这倒是第二本上?也罢了。神佛要这样,也只得罢了。”

笏”,便是古代朝廷上大臣上朝手上拿的手板,可以用作记事。

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,他为大唐平定了安禄山杂胡之乱,做出了非常大的功绩。

而他的七子八婿又都是朝中高官,在郭子仪六十大寿的那一天,他的子孙女婿都来为他祝寿。

下朝之后,他的七子八婿手中的笏板,都丢放在床上。所以叫“满床笏”。

这也是中国民间非常喜欢的故事,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。

这出戏是指荣国府代表的明朝,朱元璋从推翻了元朝统治,恢复了汉室江山,经历了繁荣昌盛,直到崇祯年间,也就是到了书中背景故事发生的时代。

又问第三本,贾珍道:“第三本是《南柯梦》。”

贾母听了便不言语。贾珍退了下来,至外边预备着申表、焚钱粮、开戏,不在话下。

南柯一梦,代表荣国府从满床笏的高光时刻,到一场梦的转折,其中的本质表现是什么呢?

所有人都猜不到,那就是王夫人病了。

清虚观打醮这回,贾府上上下下的女子能去的都去了,甚至连香菱的两个丫鬟都写到了,唯独少了宝玉的丫鬟和王夫人。

宝玉的丫鬟没出现讲过了,因为当时明朝政府还没有建立,所以代表明朝各级官员的宝玉丫鬟,也就还没有出现。

王夫人没到是因为生病了,书中的说法是“身上不好。”在背面历史上,前面说王夫人代表武将集团,那么在崇祯十七年这个时候,武将集团是被打残了。

当时弘光朝廷的江北四镇,都是大顺军的手下败将,左良玉在武昌也是被大顺军压着打,北方的明军更是一败涂地,所以书中说此时王夫人身上不好,自然也就不能来参加与贾珍一起进行的打醮求平安了。

南柯梦这出戏出自汤显祖的,同样讲的是唐朝的一个故事:

一个叫淳于棼的人,他嗜酒任性,不拘小节。

一天适逢生日,他在家门前的大槐树下和朋友饮酒作乐,喝得烂醉,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,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,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。

他看见洞中景色非常繁华,上边悬着金匾,上书“大槐安国”,又有丞相出门相迎,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,招他为驸马。

淳于棼十分惶恐,不觉与金枝公主完婚,并被委任“南柯郡太守”。

淳于棼到任后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,上获君王器重,下得百姓拥戴,官位显赫,家庭美满。

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,淳于棼率兵拒敌,屡战屡败;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。

淳于棼连遭不测,辞去太守职务,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,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。

淳于棼返回家中,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,不由吓了一跳,惊醒过来,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,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,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,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。

用这个故事是说北京城破之后,福王逃到淮安,被江北四镇拥立,史可法等百官迎接进入南京,建立南明弘光朝廷。

他本以为可以偏安江南,永享荣华富贵,不料很快清军就翻脸不认人,南下进攻明朝,弘光朝廷覆灭,南明也只维持了二十年,就都遭灭亡。

故事里的淳于棼到大槐安国,正是朱由崧到淮安,建立南明,永享富贵的南柯一梦。

由于三出戏是神前拈的,贾母听到第二出戏《满床笏》时,知道将这出戏安排在第二出,就已经有不详的预感,所以说“神佛要这样,也只得罢了。”

果然听到第三出戏《南柯梦》时,心中了然,一句话也不说了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点击榜小说